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孟子類
經解類
四書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雜史類
正史類
法制類
傳記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經集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玄部
武帝为非时朝
端在位咸希上旨察乃博引经籍独违群议据梁乐为
是当时莫不惭服
隋书音乐志陈初并梁乐
陈书 宣帝
纪大建三年正月辛酉舆驾亲祠南郊 五
年正月辛巳舆驾亲祠南郊 七年正月辛未舆驾亲
祠南郊 (第 32b 页)
依天子制度至宣王之时)
(承乱之后所营宫室还依天子制度路寝如明堂也不/复能如周公之时先王之宫室也若然 宣王
之后路寝)
(制如明堂案诗王风右招我由房郑答张逸云路寝房/中所用男子而路寝又有左右房者刘氏云谓路寝下 (第 15a 页)
藩列于诸侯或享于岐或有事于太山徒以圣德犹得
为其事自是以来功薄而僭其义者不可胜数号谥不
泯以至于今况 高祖宣皇帝
肇开王业海外有截世宗 (第 5b 页)
 别有门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次而南今宜为殿皆
 如古典
    蕙田案孙毓议是
晋书武帝本纪咸宁元年冬十二月丁亥追尊 宣帝

(第 7b 页)
高祖
景帝曰世宗文帝曰太祖
 礼志太康元年灵寿公主修丽祔于太庙周汉未有
 其准魏明帝则别立平原主庙晋又异魏 …… (第 7b 页)
 不敢辞
宋书礼志咸和三年苏峻覆乱京都温峤等立行庙于
白石复行其典告先帝先后曰逆臣苏峻倾覆社稷毁
弃三正污辱海内臣亮等手刃戎首龚行天罚惟中宗
元皇帝肃祖明皇帝明穆皇后之灵降鉴有罪剿绝其
命剪此群凶以安宗庙臣等虽殒首摧躯犹生之年

穆帝永和二年七月有司奏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
祧室昔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毁主中兴之初权居天
府在庙门之西咸康中太常冯怀表续太庙奉还于西
储夹室谓之为祧疑亦非礼今京兆迁入是为四世远
祖长在太祖之上昔周室太祖世远故迁有所归今晋
宣皇
为主而四祖居之是屈祖就孙也殷祫在上是
代太祖也领司徒蔡谟议四府君宜改筑别室若未展
者当入就太庙之室人 …… (第 18b 页)
祭之日征西东面处 宣皇
之上其后迁庙之主藏于征
西之祧祭荐不绝护军将军冯怀议礼无庙者为坛以
祭可立别室藏之至殷禘则祭于坛也辅 …… (第 19a 页)
 之主也昭穆皆自下之称则非逆数可知也礼太祖

 东向左昭右穆如晋室之庙则 宣帝
在昭穆之列不
 得在太祖之位昭穆既错太祖无寄失之远矣玄曾
 祖以上名位不显故不欲序列且以王莽九庙见讥 (第 26b 页)
    蕙田案昭武庙非礼也
旧唐书礼仪志会昌五年八月中书门下奏东都太庙
九室神主共二十六座自禄山叛后取太庙为军营神
主弃于街巷所司潜收聚见在太微宫内新造小屋之
内其太庙屋并在可以脩崇太和中太常博士议以为
东都不合置神主车驾东幸即载主而行至今因循尚

未脩建望令尚书省集公卿及礼官学官详议如不要
更置须有收藏去处如合置望以所拆大寺材木脩建
既是宗室官居守便望令充脩东都太庙使勾当脩缮
奉敕宜依
会昌六年三月太常博士郑路等奏东都太微宫神主
二十座去年三月二十九日礼院分析闻奏讫伏奉今
月七日敕此礼至重须遵典故宜令礼官学官同议闻
奏者臣今与学官等详议讫谨具分析如后献祖 宣皇

帝宣
庄皇后懿祖光皇帝光懿皇后文德皇后高宗天
皇大帝则天皇后中宗大圣大昭孝皇帝和思皇后昭
成皇后孝敬皇帝孝 (第 44b 页)
 神胥乐兮肃肃在位有来雍雍穆穆天子相惟辟公

 礼有仪乐有则舞象功歌咏德神胥乐兮
晋江左宗庙歌十三篇 曹毗造十一首 王珣造二

 歌 高祖宣皇帝(曹/毗)
 于赫 (第 24b 页)
高祖
德协灵符应运拨乱
 釐整天衢勋格宇宙化动八区肃以典刑陶以玄珠
 神石吐瑞灵芝自敷肇基天命道均唐虞
  …… (第 24b 页)
 昭大之载国齐之祺

 皇考 宣皇
神室奏宣德凯容乐歌辞 道閟期运义
 开藏用皇矣睿祖至哉攸纵循规列照袭矩重芬德
 溢羲轩道懋炎云
 昭 …… (第 49a 页)
 执燔

 皇帝献皇高祖奏皇夏 庆绪千重秀 鸿源
万里长
 无时犹戢翼有道故韬光盛德必有后仁义终克昌
 明星初肇庆大电久呈祥
 皇帝献皇曾祖德皇帝奏皇 (第 67b 页)
         右辽世宗

金史熙宗本纪熙宗皇帝太祖孙景宣皇帝子母富察
氏天辅三年己亥岁生天会八年安班贝勒杲薨太
宗意久未决十年左副元帅宗翰右副元帅宗辅左监
军完颜希尹入朝与宗干议曰安班贝勒虚位已久
今不早定恐授非其人哈喇先帝嫡孙当立相与请于
太宗者再三乃从之四月庚午诏曰尔为太祖之嫡孙
故命尔为安班贝勒其无自谓冲幼狎于童戏惟敬
厥德安班贝勒者太宗尝居是官及登大位以命弟

杲杲薨帝定议为储嗣故以是命焉十三年正月己巳
太宗崩庚午即皇帝位二月乙巳追谥太祖后唐古氏
曰圣穆皇后费摩氏曰光懿皇后
 景 宣帝
传景宣皇帝讳宗峻太祖第二子母曰圣穆
 皇后唐古氏太祖元妃宗峻在诸子中最嫡太祖崩
 帝与兄宗干率宗室群 (第 3a 页)
汉刘隐庶弟䶮节度清海燕刘守/光应天元 二年子均王友贞立是为末帝 三年末)
(帝仍称乾化晋王李存勖 吴杨隆演
岐李茂贞俱称唐/天祐十年 在位六年为其子郢王友圭所弑改元二)
甲戌末帝贞明元年(六建二年辽太祖神册 …… (第 19a 页)
南汉刘䶮改国号)
(吴五年吴杨隆演武义元僣称/ 王前蜀王建子衍乾德元)辛巳龙德元年(三吴是/年 杨)
(隆演
子溥顺义元年二年辽天赞元吴越钱镠/始建国称王 三 晋王存勖伐梁末帝自杀)
          右 (第 19a 页)
    典礼欤叔孙通采古礼与秦仪杂治之为汉
    朝仪其见于史书者皆秦仪也颇采古礼者
    安在且不可用于常朝汉初公卿每月常朝
     宣帝
始亲国事五日一朝则常朝也其仪不
    著意者即以仿秦之所为决事者为古礼欤
    唐宋以来重常朝而 (第 44a 页)
房中之歌
    蕙田案自汉以后晋书志朝仪始详
    宗元案晋朝仪尚无不用庭燎者益知小雅
     宣王
早朝诗不必据庭燎二字而以为非常
    朝之时也
舆服志临轩大会则陈乘舆车辇旌鼓于其殿庭
象车汉卤簿 (第 18b 页)
    于殿廷亦相类也故录以为经筵之缘起云
汉书宣帝本纪甘露三年三月己丑诏诸儒讲五经同
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
后汉书章帝本纪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诏下太常将

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
同异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
    蕙田案 宣帝
之讲石渠章帝之议虎观此讲
    经殿中之始然其时特令诸儒讲议异同称
    制平决盖二主皆以通经为 (第 30a 页)
 遂士县士方士之等非周礼地官之乡师也汉书百

 官表廷尉秦官掌刑辟有正左右监 宣帝
初置左右
 平郑见古有正连言平耳王制多是殷法秦则放殷
 置之也正听已竟又以狱成之辞告于大司寇大司
  (第 7a 页)
 新安王氏曰周官有鬯人郁人不知郁谓之秬鬯鬯
 人供之煮郁金和鬯酒谓之郁鬯郁人掌之天子赐
 诸侯以圭瓒则诸侯可用郁鬯 宣王
尝以圭瓒秬鬯 (第 22a 页)
 教我也昭然其在我也为百骸九窍为视听言动为
 气志嗜欲寂然浑然又何其清明又何其如神也即
 人即神姑曰如神何以验其神 宣王
未出而临涖天
 下也而岳先降神生甫及申何为其神至于此道通
 为一其心甚神子思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 (第 35b 页)
 长乐陈氏曰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

 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至诚之道也高宗恭默思道
 梦帝赉予良弼果得傅说 宣王
有拨乱之志侧身修
 行上天祐之为生贤佐果得申甫此其明验欤
 范阳张氏曰福将至则善念见祸将至则欲念形既 (第 30a 页)
 毕公迭居东郊则大为二伯小为八伯咸出于天子
 之命以统天下之诸侯方伯连帅设于下而礼乐征
 伐出于上此先王封建之大权也 宣王
中兴此制未 (第 5b 页)
 六朝事迹今县东崇礼乡地名陵里曰天子林其地
 有石麒麟二里俗相传即陈高祖墓也去城二十五
 里
 陈皇后传 高祖宣皇
后章氏太建二年崩祔葬万安 …… (第 42b 页)
 魏书孝静帝逊位于齐天保二年十二月殂三年二
 月葬于漳西山冈
(附/)永固陵
 魏后妃传文明皇后冯氏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
 太后与 高祖
游于方山顾瞻川阜有终焉之意因谓
 群臣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岂必远祔山陵然后为
 贵哉吾百年之后神其安此 (第 48a 页)
高祖
乃诏有司营建寿 …… (第 48a 页)
 凭是以一一奉遵仰昭俭德其馀外事有所不从以
 尽痛慕之情其宣示远近著告群司上明俭诲之善
 下彰违命之失初 高祖
孝于太后乃于永固陵东北
 里馀豫营寿宫有终焉瞻望之志及迁洛阳乃自表
 瀍西以为山园之所而方山虚宫至今 (第 49a 页)
犹存号曰万

 年堂云
 水经注羊水又东注于如浑水乱流径方岭上有文
 明太皇太后陵陵之东北有 高祖
陵二陵之南有永
 固堂堂之四周隅雉列榭阶阑槛及扉户梁壁椽瓦
 皆文石也檐前四柱采洛阳之八风谷黑石为之 (第 49b 页)
 五代史行密卒渥嗣立天祐五年纪祥缢杀之溥僣

 号追尊为烈宗景皇帝陵曰绍陵
 肃陵
 五代史渥死 隆演
以次当立即吴王位改天祐十六
 年为武义元年二年五月卒弟溥立僣号追尊为 (第 61a 页)

 祖宣皇帝
陵曰肃陵
 南唐永陵
 江表志南唐高祖姓李唐郑王疏属之派受禅国称
 唐在位七年庙号烈祖谥曰孝高陵曰永 (第 61a 页)
孔子曰公庙设于私家非古礼之所及天子七庙
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庶人无庙四时祭于寝自虞至周
所不变也
汉书自 高祖
(第 9a 页)
宣帝
各立庙于陵旁而京师无太庙至 …… (第 9a 页)
用三间议礼局言礼记
王制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所谓太者
盖始封之祖不必五世又非臣下所可通称今 高祖

上一祖未有名称欲乞称五世祖其家庙祭器正一品
每室笾豆各十有二簠簋各四壶尊罍铏鼎俎篚各二
尊罍加勺 (第 15a 页)
  之道正于一者也故师以贞为先丈人尊严老者
  之称故能虑善以动无轻敌贪利危国丧师之患
  所以唯丈人为吉也与武王维师尚父 宣王
方叔
  元老同义兵凶器战危事争逆德无全吉也故以
  丈人无失律丧师为吉以善补过为无咎(易/说)
  (第 3b 页)